半夏老百姓習稱旱半夏,又名:三葉半夏;半月蓮;三步跳;地八豆;守田;水玉;羊眼。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半夏的塊莖經(jīng)搓去外皮,干燥,炮制后可供藥用。近年來,野生半夏隨著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變化和大田除草劑應用,資源越來越少甚至絕跡,半夏人工種植對條件要求嚴,種植管理中有一定技術含量,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半夏種植技術及管理方法。
一、選地與整地
半夏喜溫和濕潤的氣候和蔭蔽的環(huán)境,怕高溫、干旱及強光照射,在土質(zhì)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土中栽培適宜。前茬選小麥、豆科作物為宜。半夏根系淺生長期短,基肥對其有著重要的作用,結合整地,畝施農(nóng)家肥5000公斤以上,或磷酸二銨20公斤,后耕翻一次,整細耙平,起寬1.3m的高畦,畦溝寬40cm,進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蓋栽培。催芽栽種并加蓋地膜不僅使半夏早出苗,增加了20余天的生育期,而且還能保持土壤整地時的疏松狀態(tài),促進根系生長,使半夏的根粗長,根系擴大,增強抗旱防倒苗能力。
二、播種技術
春栽,宜早不宜遲,一般早春5cm地溫穩(wěn)定的6℃~8℃時,即可用溫床或火炕進行種莖催芽。催芽溫度保持在20℃左右時,15天左右芽便能萌動。塊莖用50%多菌靈1000倍液或0.005%高錳酸鉀液浸泡塊莖2~4小時,2月底至3月初,雨水至驚蟄間,當5cm地溫達8℃~10℃時,催芽種莖的芽鞘發(fā)白時即可栽種。
在整細耙平的畦面上開橫溝條播。按行距12~15cm,株距5~10cm,開溝寬10cm,深5cm左右,每畝需種栽200kg左右,適當密植半夏,苗勢生長才均勻且產(chǎn)量高。過密,幼苗生長纖弱,且除草困難;過稀,苗少草多,產(chǎn)量低。覆土也要適中,過厚,出苗困難,將來珠芽雖大,但往往在土內(nèi)形成,不易采摘;過薄,種莖則容易干縮而不能發(fā)芽。栽后遇干旱天氣,要及時澆水,始終要保持土壤濕潤。
半夏一年中都可以播種種植。播種時間各地不同,長江流域(江蘇中部、江西、湖南、四川中部、重慶、貴州中東部)播種時間為11—2月份;南方地區(qū)(江蘇南部、四川南部、貴州南部、云南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)播種時間10—12月份;黃淮流域(山東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南部、陜西、甘肅、)播種時間為早春2—4月份;北方地區(qū)(遼寧、吉林、河北北部、寧夏、內(nèi)蒙)播種時間為4—6月份?傊,5厘米地溫穩(wěn)定在6度為播種時間。
三 、繁殖方法
半夏有種子、珠芽、塊莖三種繁殖方法。生產(chǎn)上主要采用珠芽和塊莖繁殖。
1、種子繁殖
夏秋果實成熟時采下,剝出種子夏季可隨采隨種。在整好的地內(nèi),按行距10cm開2~3cm深的溝,將種子撒人溝內(nèi),耬平,保持土壤濕潤,7~10天可出苗。秋季采種后應先用濕砂土貯藏,待翌年3月下旬按上述方法播種,種后可覆蓋地膜,苗出齊后揭去地膜。當年長出一個卵狀心形單葉,如加強肥水管理,塊莖直徑可達0.3~O.7cm;第二年個別植株出現(xiàn)三小葉復葉,能長出直徑l~3cm的塊莖。種子繁殖生長緩慢,一般不采用。
2、珠芽繁殖
珠芽在葉柄上形成,因栽種的深淺不同,有的生在地下,有的則生在地上。在地下形成的個大,一般直徑在1~1.5cm,而地上形成的直徑一般為0.4~O.7cm。大田生產(chǎn)上一般不用單獨采收珠芽進行再種,而是在珠芽出現(xiàn)后采用培土的方法使珠芽小塊莖生根發(fā)芽,形成新植株,這樣不但省工,而且出苗早,利于植株生長。當年可長成直徑1~3cm的塊莖,這也是增產(chǎn)的措施之一。
3、塊莖繁殖
大田栽培的主要采用塊莖繁殖法。塊莖增重多,產(chǎn)量高。選用當年生直徑1-1.5厘米的塊莖作種,于春季日平均氣溫10℃時播種。在整好的畦上按按照270-300粒/平方米的播種量撒播后覆土5-6厘米,芽頭朝上,覆土耬平,稍加鎮(zhèn)壓。也可秋季播種,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,方法同春播。
四、田間管理
1、及時追肥
半夏是一種喜肥植物,出苗后即進行次追肥,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~2000公斤,以后看苗再進行多次追肥。小滿以后,當批珠芽長出許多新植株時,田塊內(nèi)植株密度增大,而且球莖生長迅速,需要水肥較多,此外要重施糞肥、餅肥和尿素,每畝施放腐熟廄肥、草皮灰混合肥 4000-5000公斤,同時加放花生麩50公斤(經(jīng)粉碎堆漚過),撒施于畦面上。施肥后即進行培土,防止肥料流失。
2、灌溉與排水
半夏喜濕潤,怕干旱,需水較多。去膜后,如果土壤較干,影響幼苗生長時,應噴水浸透,不可大水漫灌;麥收前后,氣溫較高,黃淮地區(qū)往往受干熱風的影響而出現(xiàn)旱情,此時正值塊莖、珠芽膨大較快的時候,如干旱缺水,半夏很快倒苗,造成減產(chǎn)。因此,此時應及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(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5%),使其處于旺盛生長的環(huán)境。雨季應特別注意排水工作,以防土壤過濕,塊莖腐爛。“處暑”后,需水較少,應視天氣情況適當澆水,以不出現(xiàn)干旱為宜。
3、適時摘蕾
為了促進球莖生長,減少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消耗,當植株抽苔時,要分期分批把長出的花苞摘除。此外,半夏繁殖力強,珠芽落地后,生長極快,不易。因此,佛焰苞長出時必須把它摘除,使球莖積累更多的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從而提高半夏產(chǎn)量。
4、中耕除草
由于降雨、澆水等因素的影響,常出現(xiàn)土壤板結,影響半夏的正常生長。因此,適時中耕以疏松土壤,消滅雜草,利于半夏的生長。揭膜后,應勤松土除草,雨后或澆水后適時松土,中耕要淺,做到不漏鋤、不傷苗,保持整個生長期地中無雜草。
5、培土
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發(fā)芽,在6~8月間,有成熟的珠芽和種子陸續(xù)落于地上,此時要進行培土,從畦溝取細土均勻地撒在畦面上,厚約1~2cm。追肥培土后無雨,應及時澆水。一般應在芒種至小暑時培土二次,使萌發(fā)新株。二次培土后行間即成小溝,應經(jīng)常松土保墑。半夏生長中后期,每10天根外噴施一次0.2%磷酸二氫鉀,有一定的增產(chǎn)效果。
6、雨季管理
對春栽秋收的黃淮地區(qū),如果秋季陰雨連綿,土壤濕度過大,已成熟的塊莖很易腐爛,不及時收刨會造成嚴重減產(chǎn)甚至絕產(chǎn)。遇此種情況,不管是否到收刨季節(jié),均應及時采挖,可收大留小,大的加工商品,小的留在地中使其自然生根發(fā)芽,待秋后再刨收。
7、蓋麥秸保墑降溫
半夏在烈日直射、氣溫高達35℃以上的夏季,生長基本停止。如天氣干旱缺水,極易倒苗枯死。此季節(jié)采取地面普撒麥秸(糠)法,即:麥收前(“小滿”前后),在澆水或雨后,于半夏地內(nèi)撒一層(約3cm厚)麥秸或麥糠,可降低倒苗率50%以上,產(chǎn)量成倍增長。如到汛期高溫少雨,仍應再加蓋1次,此時蓋的越厚,地溫降得越低,土壤含水量相對較高,有利抗倒苗。如汛期雨水較多,不但不能蓋第二次,而且還應將次的麥秸除去,以降低土壤濕度,減少爛塊莖。
五、半夏的病蟲害及其防治防治
1、葉斑病及其他病害
初夏發(fā)生。病葉上出現(xiàn)紫褐色斑點,輪廓不清,為不規(guī)則形,由淡綠變?yōu)辄S綠,后變?yōu)榈稚,后期病斑上生有許多小黑點,發(fā)病嚴重時,病斑布滿全葉,使葉片卷曲焦枯而死。該病常在高溫多雨季節(jié)發(fā)生。
防治方法:①發(fā)病初期65%代森鋅每畝70-80克與安克20克混合液,或50%多菌靈800~1000倍液,或托布津1000倍液噴灑,每7~10天一次,連續(xù)2~3次。②用達科寧、世高、阿米西達間隔使用,為防御功用殺菌劑。③拔除病株燒毀。
2、病毒病
多在夏季發(fā)生。為全株性病害,發(fā)病時,葉片上產(chǎn)生黃色不規(guī)則的斑,使葉片變?yōu)榛ㄈ~癥狀,葉片變形、皺縮、卷曲,直至枯死;植株生長不良,地下塊根畸形瘦小,質(zhì)地變劣。當蚜蟲大發(fā)生時,容易發(fā)生該病。該病可使半夏在貯藏期間及運輸途中造成鮮種莖大量腐爛,受害半夏塊莖加工成商品后,往往質(zhì)量差,品級低。
防治方法:①選無病植株留種,避免從發(fā)病地區(qū)引種及發(fā)病地留種,控制人為傳播,并進行輪作。②施足有機肥料,適當追施磷鉀肥,增強抗病力;及時噴功夫消滅蚜蟲等傳毒昆蟲,棚內(nèi)放置黃板輔助殺滅蚜蟲。③發(fā)現(xiàn)病株,立即拔除,集中燒毀深埋,病穴用5%石灰乳澆灌,以防蔓延。
3、腐爛病
這是半夏常見的病害,多在高溫多濕季節(jié)發(fā)生,危害地下塊莖,造成腐爛,隨即地上部分枯黃倒苗死亡。
防治方法:①選用無病種栽,種前用50%的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。雨季及大雨后及時疏溝排水。②發(fā)病初期,拔除病株后在穴處用5%石灰乳淋穴,防止蔓延。③發(fā)病初期,每畝用阿米西達40毫升灌根。
4、紅天蛾及其他蟲害
夏季發(fā)生。幼蟲咬食葉片,食量很大,發(fā)生嚴重時,可將葉片食光。
防治方法:用甲維鹽及功夫間隔使用,每5~7天一次,連續(xù)2~3次。
六、采收加工
1、適時刨收:半夏的收獲時間對產(chǎn)量和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影響極大。適時刨收,加工易脫皮、干的快、商品色白粉性足、折干率高。刨收過早,粉性不足,影響產(chǎn)量。刨收過晚不僅難脫皮、曬干慢,而且塊莖內(nèi)淀粉已分解,加工的商品粉性差、色不白,易產(chǎn)生“僵子”(角質(zhì)化)質(zhì)量差,產(chǎn)量更低。倒苗后再刨收,費工三倍還多。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結果表明,半夏的刨收期應在秋天溫度降低于13度以下,葉子開始變黃綠時刨收為宜;黃淮地區(qū)氣溫13度正為“秋分”前后;長江流域要根據(jù)氣溫差別適當向后推遲;東北各地氣溫偏低,要適當提前刨收。
2、刨收方法:在收獲時,如土壤濕度過大,可把塊莖和土壤一齊先刨松一下,讓其較快的蒸發(fā)出土壤中水分,使土壤盡快變干,以便于收刨。刨收時,從畦一頭順行用爪釣或鐵鎬將半夏整棵帶葉翻在一邊,細心地揀出塊莖。倒苗后的植株掉落在地上的珠芽應刨收前揀出。刨收后地中遺留的枯葉和殘枝應檢出燒掉,以減輕病蟲害的發(fā)生。
3、加工技術
(1)發(fā)酵:將收獲的鮮半夏塊莖堆放室內(nèi),厚度50厘米,堆放15—20天,檢查發(fā)現(xiàn)半夏外皮稍腐,用手輕搓外皮易掉,既可。
(2)去皮:將發(fā)酵后的半夏塊莖用篩分出大、中、小三級。數(shù)量少的可采用人工去皮,其方法是,將半夏塊莖分別裝入編織袋或其他容器內(nèi),水洗后,腳穿膠靴踏踩或用手來回反復推搓10分鐘,倒在篩子里用水漂去碎皮,未去凈皮的揀出來再搓,直至全部去凈為止。如果較大的塊莖去皮后,底部(俗稱“后腚門”)仍有一小圓塊透明的“繭子”時,量少可用手剝?nèi),量多再裝袋搓掉,直至半夏塊莖全部呈純白色為止。面積較大的半夏基地,可采用機械脫皮。
(3)干燥:脫皮后的半夏需要馬上晾曬,在陽光下暴曬,并不斷翻動,晚上收回平攤于室內(nèi)晾干,次日再取出曬至全干,既成商品。如半夏數(shù)量較大,建有烘房,隨脫皮,隨烘干,不受天氣影響,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質(zhì)量較好。
七、貯藏方法
1、種栽貯藏
收刨時,將選留的種栽放在通風處晾2~3天,使其表面稍干時,放在地勢高燥處的貯藏坑內(nèi)?由頻m,坑底用草鋪墊,四周用玉米秸隔開,坑口用木棍支持,上覆蓋土,并留l~2個小通氣孔,使坑內(nèi)溫度保持2~7℃,待翌年春栽時挖出。
2、室內(nèi)貯藏
在屋子的墻角,根據(jù)量的多少用磚壘墻,底層鋪干砂土,放一層種栽蓋一層土,放到30~40cm厚,上邊蓋8~10cm的砂土即可。 半夏以身干、去凈外皮、色白、質(zhì)堅實、粉性足、圓形或類圓形者為佳。
以上就是半夏種植技術及管理方法,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。人工種植旱半夏市場前景廣闊,農(nóng)民朋友也能夠取得較好的經(jīng)濟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