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粱東亞飛蝗
發(fā)布時間:2019/3/1 9:35:09 瀏覽次數(shù):7394次
高粱東亞飛蝗,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(Meyen, 1835),飛蝗科飛蝗屬飛蝗的一個亞種。別名螞蚱、蝗蟲,為遷飛性"雜食性大害蟲。
簡介
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(Meyen)別名螞蚱、蝗蟲,為遷飛性"雜食性大害蟲。東亞飛蝗屬昆蟲綱,直翅目,蝗科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蝗總科共有223個屬,859種。東亞飛蝗在自然氣溫條件下生長,一年為兩代,***代稱為夏蝗,第二代為秋蝗。飛蝗有六條腿;驅體分頭、胸、腹三部分;胸部有兩對翅,前翅為角質,后翅為膜質。體黃褐色,雄蟲在交尾期呈現(xiàn)鮮黃色。雌蝗體長39.5~51.2毫米,雄蝗體長33.0~41.5毫米。成蟲善跳,善飛。
高粱東亞飛蝗
蝗蟲是直翅目蝗亞目蝗總科昆蟲的統(tǒng)稱,中國有600多種,危害性大的有東亞飛蝗和亞洲飛蝗。學名manilensis(Meyen)屬直翅目,蝗總科。分布在中國北起河北、山西、陜西,南至福建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,東達沿海各省,西至四川、甘肅南部。黃淮海地區(qū)常發(fā)。成、若蟲咬食植物的葉片和莖,大發(fā)生時成群遷飛,把成片的農作物吃成光稈。中國史籍中的蝗災,主要是東亞飛蝗。先后發(fā)生過800多次。
高粱東亞飛蝗體態(tài)特征
雄成蟲體長33~48毫米,雌成蟲體長39~52毫米,有群居型、散居型和中間型 三種類型,體灰黃褐色(群居
型)或頭、胸、后足帶綠色(散居型)。頭頂圓。顏面平直,觸角 絲狀,前胸背板中降線發(fā)達,沿中線兩側有黑色帶紋。前翅淡褐色,有暗色斑點翅長超過后足股節(jié)2倍以上(群居型)或不到2倍(散居型)。胸部腹面有長而密的細絨毛,后足股節(jié)內側基 半部在上、下降線之間呈黑色。胸足的類型為跳躍足,腿節(jié)特別發(fā)達脛節(jié)細長,適于跳躍。卵囊圓柱形,長53~67毫米,每塊有卵40~80余粒,卵粒長筒形,長4.5~6.5毫米,黃色。第五齡蝗蝻體長26~40毫米,觸角22~23節(jié),翅節(jié)長達第四五腹節(jié),群居型體長紅褐色,散居型體色較淺,在綠色植物多的地方為綠色。
高粱東亞飛蝗生活習性
飛蝗密度小時為散居型,密度大了以后,個體間相互接觸,可逐漸聚集成群居型。群居型飛蝗有遠距離遷飛的習性,遷飛多發(fā)生在羽化后5-10天、性器官成熟之前。遷飛時可在空中持續(xù)1-3天。至于散居型飛蝗,當每平方米有蟲多于10只時,有時也會出現(xiàn)遷飛現(xiàn)象。群居型飛蝗體內含脂肪量多、水分少,活動力強,但卵巢管數(shù)少,產卵量低。而散居型則相反。飛蝗喜歡棲息在地勢低洼、易澇易旱或水位不穩(wěn)定的海灘或湖灘及大面積荒灘或耕作粗放的夾荒地上、生有低矮蘆葦、茅草或鹽篙、莎草等嗜食的植物。遇有干旱年份,這種荒地隨天氣干旱水面縮小而增大時,利于蝗蟲生育,宜蝗面積增加,容易釀成蝗災,因此每遇大旱年份,要注意防治蝗蟲。天敵有寄生蜂、寄生蠅、鳥類、蛙類等。喜食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雜草,饑餓時也取食大豆等闊葉作物。地形低洼、沿海鹽堿荒地、 泛區(qū)、內澇區(qū)都易成為飛蝗的繁殖基地。
高粱東亞飛蝗,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(meyen, 1835),飛蝗科飛蝗屬飛蝗的一個亞種。別名螞蚱、蝗蟲,為遷飛性"雜食性大害蟲。簡介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(meyen)別名螞蚱、蝗蟲,為遷飛性"雜食性大害蟲。東亞飛蝗屬昆蟲綱,直翅目,蝗科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蝗總科共有223個屬,859種。東亞飛蝗在自...【查看詳情】
溫馨提醒: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,倡導誠信合作、互惠共贏!為保證您的利益,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,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,以免造成損失!
您留言,我回電!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