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莓白斑病
發(fā)布時間:2016/10/28 9:21:44 瀏覽次數(shù):8358次
草莓白斑病主要危害葉片,造成葉斑,大多發(fā)生在老葉上。
基本內(nèi)容/草莓白斑病
中文別名:草莓白斑病、草莓葉斑病
病原中文名稱:草莓柱隔孢,有性世代為草莓球腔菌
病原拉丁學名:Ramulariatulasneii,有性態(tài)為Mycosphaerellafragariae.
病原分類地位:真菌界、半知菌類(無性菌類)、絲孢綱、絲孢目、暗叢梗孢科、柱隔孢屬
真菌界、子囊菌門、腔菌綱、座囊菌目、座囊菌科、球腔菌屬
主要寄主:漿果類、十字花科、葫蘆科、豆科、茄科等植物
危害部位:葉、葉柄、果梗、嫩莖、漿果、種子
傳播因子:種苗、病殘體、土壤
危害癥狀/草莓白斑病
該病主要危害葉片,造成葉斑,大多發(fā)生在老葉上。葉柄、果梗、嫩莖和漿果及種子也可受害。葉上病斑初期為暗紫紅色小斑點,隨后擴大成2~5毫米大小的圓形病斑,邊緣紫紅色,中心部灰白色,略有細輪紋,酷似蛇眼。病斑發(fā)生多時,常融合成大型斑。病菌侵害漿果上的種子,單;蜻B片侵害,被害種子邊同周圍果肉變成黑色,使之喪失商品價值。
病原形態(tài)特征/草莓白斑病
草莓柱隔孢菌(Ramulariatulasneii.);屬真菌界、半知菌類(無性菌類)、絲孢綱、絲孢目、叢梗孢科、柱隔孢屬真菌。分生孢子梗叢生,無隔膜,30μm×3~4μm,分生孢子無色,圓柱形,單胞或1~2個隔膜,16~35μm×3.5~4.5μm,
有性世代為草莓球腔菌(Mycosphaerellafragariae.),屬真菌界、子囊菌門、腔菌綱、座囊菌目、座囊菌科、球腔菌屬真菌。子囊座多在秋季形成,淡很少見,球形或扁球形,黑色,直徑90~130μm.子囊長圓形或棍棒形,束生,子囊孢子卵形,雙胞,無色,一端略尖,13~15μm×3~4μm。
浸染循環(huán)/草莓白斑病
病菌以病斑上的菌絲或分生孢子越冬,也可產(chǎn)生細小的菌核越冬,還有的以產(chǎn)生的子囊殼越冬,越冬后翌春產(chǎn)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進行傳播和初次侵染,后期病部產(chǎn)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,病菌和表土上的菌核是主要傳播載體,病菌生育適溫為18~22℃,低于7℃或高于23℃發(fā)育遲緩。秋季和春季光照不足,天氣陰濕發(fā)病重,重茬田,管理粗放及排水不良地塊發(fā)病重。品種間抗性差異顯著。因都卡、新明星等較抗病。
發(fā)病因素/草莓白斑病
(1)連作地、前茬病重、土壤存菌多;或地勢低洼積水,排水不良;或土質(zhì)黏重,土壤偏酸易發(fā)病。
(2)栽培過密,株、行間郁敝;氮肥施用過多,植株過嫩,蟲傷多的易發(fā)病。
(3)種苗帶菌,或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易發(fā)病,溫暖、高濕、多雨發(fā)病重。
草莓病蟲害種類很多,其中危害較為嚴重的病害有草莓灰霉病、白斑病等,嚴重影響草莓的品質(zhì)和產(chǎn)量。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草莓得了白斑病怎么辦,草莓白斑病用什么藥好。 草莓得了白斑病怎么辦?草莓白斑病用什么藥? 生物防治 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 2春雷酶素(春日酶素、加收米)水劑350~700倍液 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600-900倍液 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...【查看詳情】
草莓白斑病在我國草莓栽培區(qū)廣泛發(fā)生,主要危害葉片,造成葉斑,大多發(fā)生在老葉上。那么草莓白斑病如何防治呢? 草莓白斑病如何防治? (1)移栽前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,集中燒毀或漚肥;深翻地滅茬,促使病殘體分解,減少病源和蟲源。 (2)合理輪作,水旱輪作最好。 (3)選用生長勢強,坐果率高,耐寒、耐蔭、抗灰霉病、病毒病、白粉病、芽枯病等的抗病品種,母株應選擇品種純正、生長健壯、根系...【查看詳情】
溫馨提醒:本網(wǎng)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,倡導誠信合作、互惠共贏!為保證您的利益,建議經(jīng)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,認真考察公司資質(zhì)誠信及綜合實力,以免造成損失!
您留言,我回電!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(chǎn)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