蘆筍是我們?nèi)粘I钪谐R姷氖卟,味道鮮美可口,營養(yǎng)豐富,深受人們喜愛。在蘆筍種植過程中栽培方法很重要,直接決定著蘆筍***終的收成,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蘆筍高產(chǎn)栽培方法,供大家參考。
一、選用良種
良種標準:蘆筍萌芽早,生長速度快,嫩莖粗細均勻,頭部鱗片緊密不易散頭,色澤濃綠,商品率高,屬矮化性,抗病、抗倒伏,綠白筍兼用品種。常用的品種有:阿波羅、紫色激情、特來密、阿特拉斯等雜交一代種。
二、栽培季節(jié)
春播:3-4月份播種,5-6月份定植,翌春采筍。秋播:8-9月份播種,10-11月份定植,第三年春季開始采筍。
三、培育壯苗
1、營養(yǎng)缽育苗:按70%園土、30%有機肥配制營養(yǎng)土(加2%三元素復合肥)或80%園土、20%草木灰、1.5%復合肥配制營養(yǎng)土。營養(yǎng)缽的直徑一般為8厘米左右、缽高10厘米。每畝大田需備缽2500個。
2、浸種催芽:蘆筍種子皮厚且有蠟質(zhì),吸水性較慢。用30-40℃溫水浸種1-2天(5%多菌靈500倍液),再放在25-30℃環(huán)境中催芽,待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。
3、播種與覆膜:足墑播種,播深2厘米,并撒毒餌防地下害蟲。實行雙膜覆蓋,以保溫保濕,促進發(fā)芽和幼苗生長。
4、苗床管理:苗高10厘米時施用一次稀薄的有機肥液,及時雜草,并注意防治褐斑病、斜紋夜蛾及地下害蟲。
四、整地定植
1、整地:蘆筍適宜在土質(zhì)疏松肥沃、透氣性好、土層深厚、有機質(zhì)豐富的沙壤土生長,也可以利用河邊、塘邊的油沙地(微酸性沙質(zhì)土壤)栽培,有利于根系發(fā)育和嫩莖的優(yōu)質(zhì)高產(chǎn)。蘆筍屬多年生植物,定植后土地便無法再全面耕翻,因此在定植前要深耕整地。一般要求耕深30-40厘米,并曬垡泛白。同時,結合整地施足基肥,每畝施腐熟土雜肥2500-3500公斤,復合肥40-50公斤,并做成小高壟,壟間距為1.2-1.5米,種植帶南北向。
2、定植:一般每壟定植一行,行距1.5米,株距0.3-0.35米,畝植1200-1500株。種植密度,各地有所差異,有的地區(qū)行距1.25-1.5米,株距25-30厘米,畝植1500-2000株。定植時,要求壯、弱苗分開定植,并將地下莖再生鱗芽的一端要順溝朝同一方向,排成一條直線,以便于培土、采筍。
五、田間管理
1、定植當年:蘆筍定植后以養(yǎng)根壯株為主。定植后因植株矮小,應及時中耕除草。如遇天氣干旱,應適時澆水;汛期及時排水,防止?jié)a根死苗。一般定植一個月后開始施肥,每畝追施復合肥10-15公斤為宜;秋季要重施一次秋發(fā)肥,每畝追施復合肥20-25公斤。同時,注意病蟲害的防治。
2、成年蘆筍:管理重點為合理施肥,防病治蟲,排澇澆水。①合理施肥:每年可分3-4次。催芽肥,于3月份(春采前)結合壟間耕翻、培土,畝施有機肥2000-3000公斤,51%高氮型復合肥(30-10-11或25-10-16)20-30公斤。壯筍肥,在6月份(上中旬),畝施51%高氮型復合肥10-15公斤。秋發(fā)肥(重施),8-9月份,畝施土雜肥2500-3500公斤,54%復合肥(17-19-18)30-50公斤。②防病治蟲:蘆筍莖枯病、褐斑病是危害蘆筍的主要危害,發(fā)病快,危害嚴重,目前尚無藥防治。防治病害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即適時摘心打頂,防倒伏;清理田園,降低浸染源是防治莖枯病有效方法之一,2月份全面清理田間莖桿,清掃病殘枝葉,集中燒毀;留母莖采筍,延長采筍期;合理施肥,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,適當控制氮肥的用量;藥劑防治,可選用多菌靈、甲基硫菌靈、代森錳鋅、退菌特等。蟲害主要有:斜紋蛾病,甜菜夜蛾,棉鈴蟲、地老虎等。夜蛾類可用滅幼脲、農(nóng)林樂等1000倍液防治,蚜蟲用氧化樂果1000倍液防治。③排澇澆水:在冬季清園后,進行冬灌;在蘆筍生長季節(jié),遇旱要及時澆跑馬水,嚴禁大水漫灌;遇澇排積水,以防腐爛。
六、科學采收
1、綠蘆筍在上午8-10點采收,根據(jù)商品質(zhì)量要求將伸出地面20-24厘米的幼莖,在土下2厘米處割下,集中分級出售。
2、白蘆筍一般于3月25號前后結合耕地施肥做好扶壟培土工作。要求土壤細碎,做成底寬60厘米,高25-30厘米,頂寬40厘米的高壟,并達到土壟內(nèi)松外緊,表面光滑。采收期在每天早上8點前及下午4點后兩次檢查壟頂,發(fā)現(xiàn)土表龜裂,應扒開表土,用筍刀于地下莖上部采收,采收時不可損傷地下莖。采收后將壟土復原拍平,白筍采后要遮蔭保管,及時分級出售。若用黑色薄膜覆蓋代替培土作業(yè),同樣可以采收白筍,由于蓋膜的土溫比培土的高,可提早出筍,采筍也比較方便,可以節(jié)約大量勞動力。